一、课程聚焦,开启理论盛宴
2025年3月12日,在北2-303教室,一场面向全校以“国际贸易理论的革新与实践”为主题的课程思政公开课精彩上演。本次课程由彩票平台
国际贸易系青年教师章素珍主讲,彩票平台
副院长陈文芝,教学科长叶熹僖,教学督导孙雷红、叶春霞,国贸系主任冯娟,国贸系教师,学院教师代表一共10人到场观摩。课程以“立足全球视野,培养有家国情怀的国际贸易人才”为目标,深入剖析了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,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知识讲解之中。

二、温故知新,理论剖析入木三分
课程伊始,章老师借助“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棉纺织贸易”这一历史案例,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亚当・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。通过中英两国在毛呢和葡萄酒生产效率上的对比,清晰地阐述了“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具有绝对优势产品”这一核心观点。她着重强调:“绝对优势理论不仅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,更体现了分工协作、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。”
随后,课程进入核心部分——大卫・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。张教授运用“中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”的数据图表,结合“机会成本”这一概念,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在逻辑。他指出:“比较优势理论的智慧在于,它突破了绝对优势的局限,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参与全球分工指明了方向。这也启示我们,在面对国际竞争时,要善于挖掘自身的相对优势。”

三、互动教学,激发思维碰撞
在课程的互动环节,针对“比较优势是否会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低端锁定”这一问题,章老师引导同学们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。她列举了“东亚四小龙产业升级”的实例,强调:“理论的应用需要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创新。我们既要尊重市场规律,也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发展主动权。”2023级学生吴俊豪在发言中表示:“比较优势理论让我明白,贸易的本质并非竞争,而是通过互补实现共同发展。这对于理解当前的‘一带一路’倡议有着重要的启发。”

四、多元评价,共促教学相长
课后,听课教师在北2-211会议室进行了评课交流。国际贸易系资深教师叶春霞评价道:“章老师的课程设计十分精妙,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,让学生在分析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。特别是通过中国外贸发展的成就,巧妙地融入了制度自信的教育内容。”教学督导孙红雷指出:“课程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,引导学生思考国际贸易规则的演变,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全球视野。”

五、课程思政,厚植家国情怀
本次公开课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专业教学,通过“中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”的发展历程,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。正如张教授在总结中所说:“学习国际贸易理论,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,更要树立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彩票平台
2025年3月13日